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 736916953/2024-001247
  • 2024-12-13 14:42:39
  • 【文字解读】北安市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试行)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北安市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试行)政策解读

日期:2024-12-13 14:42 来源: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一、政策背景和目标

(一)背景:农村供水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往农村供水管理可能存在分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了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取安全饮用水,推行县域统管模式。

(二)目标:通过县域统管,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提高农村供水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建立起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农村供水管理体系。

二、主要内容解读

(一)管理体制

建立统管机构:设立县级农村供水管理中心或者类似机构,负责统筹县域内农村供水事务。这个机构将作为核心管理单位,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

明确职责分工:详细划分水利、卫健、生态环境等部门在农村供水管理中的职责。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卫健部门负责水质监测卫生监督,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水源地保护等。

(二)工程建设与改造

统一规划布局:从县域层面整体考虑农村供水工程的布局,结合水源分布、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和供水范围,避免过去因各村各自为政导致的供水设施重复建设或覆盖不足的问题。

工程改造升级:对于老旧的供水工程,按照新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包括更新输配水管道、净化消毒设备等,提升供水设施的性能和供水质量。

(三)运营管理

专业化运营团队:组建或委托专业的供水运营公司,负责日常的供水运营,包括水源取水、水质净化、供水调度等环节。这些公司具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保障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质保障措施:建立严格的水质检测制度,增加检测频次,完善水质检测网络。除了常规的水质指标检测,还将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全流程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供水服务标准:制定统一的供水服务标准,包括供水时间、供水压力、维修响应时间等。例如,要求供水保证率达到一定比例,在用户报修供水设施故障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维修人员要到达现场。

(四)水价与水费征收

合理核定水价:根据供水成本、合理利润等因素,通过成本监审等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供水价格。水价既要保障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工程的可持续维护,又要考虑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

规范水费征收:明确水费征收方式和渠道,推进水费收缴信息化建设,方便农村居民缴费。同时,加强水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水费专款专用,用于供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

(五)水源与水源地保护

水源统筹管理:对县域内的农村供水水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根据水源的水量、水质等情况,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农村供水的水源供应。

水源地保护措施: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防护设施。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监管,防止污染源进入水源地,如限制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污染型企业、禁止垃圾倾倒等行为。

三、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主要是开展县域农村供水现状调查,包括供水工程数量、供水人口、水质情况等。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为统管工作提供依据。

过渡阶段:逐步整合现有的农村供水管理资源,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调配。开始进行供水设施的改造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工作。

实施阶段:全面实施县域统管,供水管理中心和运营公司正式开展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供水工程建设、运营、服务和监管。

巩固提升阶段:总结统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服务质量,持续巩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成果。

四、政策意义

提升供水质量和安全:通过专业管理和统一标准,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减少因供水管理不善导致的水质问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和建设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水设施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过渡阶段,为最终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超琪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hi!我是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