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北安 > 名优特产

透过《舌尖4》看北安丨“铁锅炖大鹅”背后的北安“鹅经济”

日期:2025-02-21 03:54 来源:北安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大年初七,《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二集“烟火”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北安的酸菜炖大鹅,带着东北黑土地的醇厚风味,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在节目播出后,“酸菜炖大鹅”一夜间成为了市民及游客纷纷下单的“爆款菜”。“北安大鹅”这张名片越擦越亮的背后是北安市因鹅而富的大鹅产业链,通过“鹅经济”找到的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大丰收铁锅炖”是《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取景地之一,现在“酸菜炖大鹅”成为饭店的“主打菜”,本地大鹅经过铁锅的长时间炖煮,肉质紧实,口感爽滑有嚼劲,令人回味无穷。近日,央视综合频道重播了此期节目,这里的负责人和员工们围坐在一起重温了一遍“酸菜炖大鹅”的视频片段,回忆起节目组来饭店录制的时候,负责人还历历在目。







【北安市大丰收铁锅炖负责人 孙淑娟】

2024年10月份,得知《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要来我们店进行拍摄,我们非常激动。作为北安餐饮人能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的屏幕,我们也非常荣幸。对于外来的客人,我们选择了用咱北安最具特色的北安铁锅炖大鹅来招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美食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北安大鹅一头连着食客的好口福,一头牵着养殖户因鹅而富的钱袋子。



【北安市大丰收铁锅炖负责人 孙淑娟】

咱家的大鹅都选自咱们北安当地的农户自家养殖的,他们会定期往咱们店配送大鹅。咱们北安当地的大鹅,味道鲜美,口感醇香。现在好多老顾客都会点名要吃咱北安当地农户养殖的大鹅。

上个世纪70年代,北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大鹅养殖提供了充足且低成本的饲料,广袤的草原、河流和湿地,更是大鹅的天然乐园,孕育出肉质鲜美、鹅绒品质上乘的“安北富鹅”。北安市现有鹅养殖场(户)1684家,主要分布在海星镇、通北镇、长水河农场和赵光农场等地,饲养的品种为黑龙江大白鹅、三花鹅,除在黑河地区销售外,还销往哈尔滨、绥化等地,年出栏商品鹅260万只。当前大鹅市场仍火热,北安大鹅储备充足,可为市场供应保驾护航。








大鹅全身都是宝,要想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就要一鹅多吃,延伸美食产业链。北安市率先构建“孵、养、屠”为前端的基础链,通过孵化、养殖、屠宰“一条龙”融合发展,打造全省最大的大鹅生态养殖基地。同时,主动迎合市场健康食品需求,释放“烤、炖、熏”食品加工线,积极拓展食品加工产业链,做足大鹅产业“过腹经济”,深度挖掘大鹅全身“宝藏”。










依托“安北富鹅”产品供给,北安市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鹅毛上,突出“毛、翎、绒”中端核心线,延伸服装加工链条。在全省率先打造羽绒加工和服装生产、创意设计产业链,建成集羽绒制品展厅、羽绒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加工中心及配套设施的服装创意设计产业园,与多家知名服饰企业达成入驻协议,成功打造本土服装品牌,让北安的大鹅产业从单纯的养殖迈向高附加值的加工领域。








如今,北安市正在加快推进大鹅屠宰、鹅肉制品、羽绒服及羽毛加工项目落地,进一步形成以扩大养殖规模、绒毛综合利用、服装创意设计制造、大鹅鹅产品加工4条线为中轴,孵化、养殖、屠宰、羽绒加工、鹅肉制品、羽毛球、服装厂为脉络的“四线七厂”大鹅全产业链,不断推动大鹅经济成为北安市经济发展的强支柱、新顶流。

图文:邹孙柏玲

责任编辑:薛明昊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hi!我是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