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 736916953/2024-001249
  • 2024-12-13 15:03:43
  • 【文字解读】2024年北安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2024年北安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日期:2024-12-13 15:03 来源: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导向

背景: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利用、不合理耕作等导致黑土地出现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等问题,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县级市作为黑土地分布的重要区域,实施保护利用项目迫在眉睫。

目标: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提高黑土地的质量和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主要内容解析

(一)保护措施

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碎混还田等方式。这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深松深耕: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块条件,确定合理的深松深耕深度和周期。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深耕则能将底层土壤翻到表层,使土壤熟化,促进养分释放,二者结合有助于根系下扎,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

有机肥施用:鼓励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增施有机肥,如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等。有机肥能够补充土壤中多种养分元素,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缓冲性能,长期施用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二)监测与评价体系

建立监测网络:在县级市内设立多个黑土地质量监测点,覆盖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种植模式区域。这些监测点将长期跟踪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变化,如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等。

效果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定期对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实施项目前后土壤指标数据、作物产量和品质数据等,判断保护措施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方案。

(三)技术支撑与培训推广

技术研发与引进: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针对本地黑土地特点的保护利用技术研发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例如,新型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在黑土地保护中的运用等,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

培训与宣传推广:组织面向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黑土地保护利用知识和技术,提高相关人员的保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项目措施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四)资金管理与使用

资金来源与分配:明确项目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地方配套资金以及可能的社会资本投入等。合理分配资金到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监测评价工作、技术研发与培训推广等方面,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资金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对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防止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项目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

三、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

实施步骤:一般包括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确定具体的保护区域、措施布局和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准备阶段,进行物资采购、技术培训、施工队伍组织等工作;项目实施阶段,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保障措施:成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李超琪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hi!我是小蝶